September 2, 2008

福州民俗的中秋节

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传统的中秋佳节。是日恰逢三秋之半,故名“中秋节”,也叫“仲秋节”;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、八月,故又称“秋节”、“八月节”;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,故亦称“团圆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所以又俗称“月节”“月夕”;在唐朝,中秋节还被称为“端正月”。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大致有三种: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、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、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。



各色月饼
福州中秋节俗,老百姓对“圆”的意义特别重视,请月用圆几,宴月用圆桌,点塔用圆灯,进香用香球,用的叫的都是圆的。按《福建通志·风俗》志记载,闽都各地又略有不同。福州城内“中秋士女登乌石山进香,夜燃神光塔灯,是夜妇女连臂出游,谓‘走百病’”;永泰县“中秋望月,绅士祝魁星”;闽清县“中秋造月饼,设酒赏月,食栗与芋,童子备粿,用瓦片砌塔相拜祝”;《长乐县志》述“中秋从略,各家不过具饮而已。”
在中秋节期间,福州人家备供品,烧纸衣,以祭祖先。夜设家宴,举家欢聚,饮酒赏月。这个节日,民间还有尊老爱幼的习俗,晚辈馈赠大月饼(即礼饼)给长辈,长辈则馈赠小月饼给晚辈,在节日内互表良好祝愿。此外,有互赠月饼、摆塔、摆鳌山等习俗。


















摆塔和摆鳌山
每当中秋节来临,许多人家就在自家厅堂上摆塔,把二三张桌子连起来,中间摆大小土塔,上下左右摆上各种各样的“土人囝(小泥人)”。讲究的,还会摆出许多名堂来,如“唐僧取经”、“桃园结义”、“劈山救母”等。过了中秋节,主人再把这些塔、“土人囝”等精心收藏保管,以便来年再摆。还有一种用小瓦片叠起来的塔,叫“砍爿塔”,也是摆塔活动之一。
规模大的摆搭有5—7张八仙桌,小的一两张。摆的内容首要的当然是大大小小、各种各样的塔,其次是摆戏文、古典人物和民俗套路。佛教套有饿道、弥勒、观音、十八罗汉、四大金刚等;戏文套有桃园结义、西游记、劈山救母等;古典人物套有四大美女、八仙过海等。此外还有微型厅堂、公堂摆设等,根据主人的财力、场所和学识来摆。通过摆塔可看出主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修养,因此大家都乐此不疲,趁机会表现一下自己,所以有的人说摆塔实际上是“摆阔”。与此同时,也让孩子通过摆塔增长历史和民俗知识。
摆鳌山也在中秋节进行,和摆塔不同的是鳌山在室外摆,并以摆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,有山峦、树林、公路、高楼大厦、汽车、水车等。汽车能在公路上行驶,水车不断转动,流水潺潺,好一幅山村秀丽的风景图。







No comments: